人体犹如一部敏感的“机器”,一旦经络不通,就会发出很多不舒服的信号来“求救”。及时识别这些预警,可快速揪出疾病,做到早发现、早治疗,少让身体遭罪。
从中医角度看,我们的身体是一个交错纵横的网络,穴位是“点”,经是“线”,络则是“面”。清代名医叶天士在其医学著作《临证指南医案》中提出:“初病在经,久病在络”。意思是说,随着病程进展,病位会由浅入深,病情由轻到重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“经”就像是公路中的主干道,存在于机体内部,贯穿上下、沟通内外;“络”则是主路分出的辅路,纵横交错、遍布全身。一旦有外邪侵体,会首先通过主干道进入,然后慢慢再通过辅路渗透到身体的各个角落,浸润整个机体。
一般来讲,“疼”是经络不通的初发期,位置在“经”;“麻”“肿”“胀”则代表经络不通的进一步加重,扩散到“络”。经络困阻,气血难以濡养全身,导致不适。因此,如果平时身体有莫名的疼痛,可以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来疏通经络,面积小的可按摩阿是穴(此穴没有固定的位置,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,即人们常说的“有痛便是穴”),面积大的话可做艾灸。如果身体出现“麻肿胀”的症状时,需引起重视,可去正规医院请专业医生用刮痧或拔罐法治疗,也可配合艾灸,比如膝盖内侧的血海穴。血海穴位于脾经,脾主统血,具有控制血液不乱行、不淤积的功能。艾灸此穴可以促进气血流通,对消除肿胀有辅助治疗作用。尤其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来说,一定要注意及时疏通经络,以降低中风风险。▲(责编:许晓华、杨迪)(选自《人民网》)
中医精准养生网编辑:涛